8月1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国家疾控局联合发布了一批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专项监督典型案例,为办理此类案件提供指引,引导大众认识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的危害,并对潜在违法主体形成震慑,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根据最高检介绍,2022年2月启动的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至今,全国检察机关立案抗(抑)菌制剂公益诉讼近2500件,制发检察建议1500多件,并督促行政机关查处涉案产品60万余件,涉案企业5500多家。这一系列数据的涨幅充分展现了监管部门对违法添加行为采取的坚决打击态度。
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中,浙江省检察院督促整治消毒产品厂家违规添加禁用物质行政公益诉讼案等8件,充分体现了检察机关着力强化全过程、全链条法律监督的特点。同时,福建省检察院督促整治抗(抑)菌制剂违规添加禁用物质行政公益诉讼案等5个案例主要是针对生产环节非法添加问题;陕西省汉中市检察院、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检察院的案例主要是针对抗(抑)菌制剂命名、说明书及销售中明示或暗示具有治疗效果等问题;江西省吉安市检察院、重庆市两江地区检察院案例则主要是通过办案促请行政机关监督涉案企业完成问题产品的有效召回。
据了解,抗(抑)菌制剂作为一类重要的消毒产品,由于准入门槛低、产品种类多、涉及范围广,非法添加行为涉及激素、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等多种类型,检测难度大。针对这一问题,最高检技术信息研究中心通过对地方院送检的抗(抑)菌制剂进行检测,并通报检测结果,为各地办案提供了基础参考。
最高检第八检察厅负责人指出,检察机关通过综合运用行政公益诉讼、民事公益诉讼等多种监督方式,以磋商、专家论证等形式,指导督促行政机关解决法律适用难题。办案中,各级公益诉讼检察部门注重从个案办理中发现行业监管中的普遍性、一般性问题,推动行政机关堵塞监管漏洞,完善工作机制,开展综合治理,依法促进针对性、系统性行业治理。
今年6月,国家疾控局联合最高检等多部门印发了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禁用物质、暗示疗效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以进一步打击非法添加禁用物质和虚假宣传等乱象。国家疾控局综合监督一司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强多部门联合合作,开展抗(抑)菌制剂专项整治,打击非法添加禁用物质和虚假宣传问题。同时,还将督促地方政府落实责任,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为此,国家疾控局还将曝光典型案例,总结推广各地在专项整治中的典型经验。
通过此次联合发布的典型案例,最高检和国家疾控局为打击非法添加抗(抑)菌制剂行为提供了实质性的监督指引。此举旨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加强行业监管,维护社会安全稳定。这一举措必将对非法添加抗(抑)菌制剂行为形成有力震慑,为打造食品药品领域良好法治环境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