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数字人民币在众多应用场景中不断蓬勃发展。尤其是在大宗商品贸易领域,数字人民币用于场景落地的尝试屡屡被提及。2021年11月3日,“香港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与展望”论坛在香港金融科技周期间举行。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此次在论坛上演讲,他表示,在推进内地与香港数字人民币双边合作的项目进行的良好态势下,可尝试在大大扩展个人应用场景受理范围以及提升个人用户体验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推动数字人民币在两地间的试点应用。
同时,狄刚也表示,可积极探索在双边合作框架内,数字人民币如何在于油气等大宗商品贸易及服务贸易的跨境支付应用中发挥作用。据期货日报的记者了解到,数字人民币在我国油气贸易领域跨境结算领域已经大有突破。就在去年10月27日,我国已成功完成首单国际原油跨境数字人民币结算。这是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通过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的交通银行开立的数字钱包,首次试点使用数字人民币结算了10月19日在交易中心平台上采购的一批原油。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董事及总经理付少华表示,本次交易实际上是交易中心在国际油气贸易结算过程中首次尝试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这样做的目标是能够更好满足国内外市场主体的多元化交易需求,并为国际资源进入中国市场架设走廊,为国内外市场参与者提供更加便捷、稳定、高效的交易平台。
《交通银行业务总监,上海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涂宏》则从另一角度给予了深度解读。他表示,采用数字人民币进行的跨境结算,一方面可以减少我们对现有国际支付网络的依赖,以确保跨境支付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还能够显著降低支付成本,提高跨境结算效率。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交易透明度,全程可跟踪和追溯,优化监测手段。最后,这也有助于加强各国之间的央行数字货币的合作,加快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
众所周知,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消费国,特别是棕榈油、大豆、镍、原油、铜、铁矿石等,对外依赖度相当高。因此,如果采用数字人民币在大宗商品跨境贸易中进行结算,可以充分发挥我国的买方优势和规模效应,进一步提高人民币在国际交易中的影响力和定价权。这也同样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包含了深远且极具战略意义的国家策略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