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有被爸妈骂过「不准玩游戏,快去念书」吗?每当被讲时总不服气,想着等考完试了、变成大人了,就能入手「自由」,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不过现在日本有一群大人欲设下电玩禁令,规定未成年者玩游戏的时间平日限60分钟,国中小学生甚至晚上9时后就被禁止玩电动,哪怕揭橥设立动机是以关心为名,仍引起轩然大波。
香川县议会于2020年1月提出「香川县网路・游戏依存症对策条例」的草案,顾名思义便是为了解决未成年者对网路、游戏过度使用的问题,提出以高中生以下的学生、孩童为对象的相关对策,包括玩游戏时间(包括游戏机、手机)平日不得超过60分钟,假日为90分钟,夜晚使用时高中生不能超过晚间10时,国中生以下不得超过晚间9时。
智慧型手机的普及、游戏的精彩度不断进化,大人们担心孩子们可能过度沉溺于网路或游戏的担心其来有自,加上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18年6月正式将「电玩失调症」(Gaming disorder)为新型心理疾病,更让忧虑有所本,成为国际级的医疗视角。但事实上,并非爱玩电动、常玩电动、每次玩都玩很久就等于患上电玩失调症,而是须符合以下三种情况:
相较于与他人沟通互动,电玩游戏才是日常活动首选;
就算交友与工作状况都变差,仍无法停止玩游戏;
被游戏影响到日常生活与交友状况,出现如失眠、饮食失调、暴瘦等情况。
以上症状还需符合出现一年以上的条件,才可能被诊断出患有该病症。 「电玩失调症」定义困难,医师对游戏的理解也可能影响判断,在心理医学界亦有不少反对声浪,有人认为WHO的认证,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让家长们矫枉过正。这次香川县议会所提出的对策条例就有出现疑虑的声音。虽对策条例目前仅只是以提出遵守「义务」,未规定明确罚则,却也反映出主事者对网路、电玩缺乏认知。没想到大阪市市长松井一郎也跟进,于1月15日请市教育委员会检讨智慧型手机使用时间的对策准则。
游戏一直背着负面色彩的锅,每当社会出现性侵犯、暴力事件时,总会把矛头指向加害人沉迷于电玩或影视作品中,实际上连接性薄弱,若要举出学术研究来反证, 《美国心理学家》期刊也在2014年时刊登出玩游戏益处的研究,比如说常玩动作型游戏,可提升视觉注意力、空间智能、决策能力等,若喜欢策略型游戏,便能培养搜集资讯、评估资讯与策划力等。
这次的香川县事件引起话题,名人们纷纷跳出来表达意见,日本知名主持人暨谐星的松本人志就认为游戏玩到最后时「过关」的经验是重要的,身兼剧作家、演员、主持人与谐星的升野英知(艺名为笨蛋主义)则以经典游戏作品「超级玛利欧」为例,他认为游戏需要想像力与各种常识与能力,就像工匠绘制设计图一样。尤其近年来电子竞技赛事又热门,现在真的不是「游戏=不务正业」的年代了,它是一项职业,也是专业。
2020年日本旅游界有一件大事,就是位于大阪的环球影城,将在夏天开幕一座超级任天堂世界「SUPER NINTENDO WORLD」,园区以经典作品「超级玛利欧」为主题,玩家们会配戴上「力量提升手环」,就能像游戏里一样,可以敲打现实里的砖头、吃到游戏里的金币。你有想过在几十年前抓着红白机玩的玛利欧,有一天能以实体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吗?这个看似天马行空的梦想就要在今年实践了。这就是游戏的力量,让人放松、令人满足,给人做梦的契机同时也有机会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