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电玩」也能克服上台焦虑症?史丹佛商学院教你3种实用技巧

 

 

什么事比死亡更可怕?专家调查结果是:「上台演讲」! 「上台演讲」让人肌肉紧绷,手心冒汗、心跳加速、血压上升、呼吸困难。但话说回来,如果你是中了乐透头彩,其实也是同样反应。事实上,透过某些技巧,可以将公开发言的焦虑,转为中头彩的兴奋。这些技巧还能应用在生活其他方面,让我们在人生舞台上绽放光芒。

创新点:透过以下的肢体、心理练习,可以把焦虑转换成兴奋,说出自信与魅力。


本文5大重点:
1. 发言带来的焦虑比面对死亡还高。
2. 透过转移焦虑,把说话的紧张变成兴奋。
3. 「骂脏话」可以建立自信,「打电玩」可以专注当下。
4. 「装腔作势」让身体释出睪固酮,感觉更有力量。
5. 要有创意,必须相信自己是另一个人

1. 发言带来的焦虑程度比面对死亡还高
你的人生经历中,是否曾想在公众场合发言,比如说对班上同学或老师说些毕业感言,或对离职或退休同事讲几句祝福语,但最后却因害怕而作罢?

有时不得不公开发言,如自我介绍、面试时向一群人回答问题、开会时做简报发言,讲完后却觉得应该可以讲得更好,懊恼不已?

如果你曾有这些经验,不必难过,因为大多数人都跟你一样。根据美国加州「查普曼大学(Chapman University)」对美国人恐惧事物的调查显示,「公开演说」位列前五大最恐惧的事物之一。它所带来的焦虑程度,比死亡、飞行、蜘蛛、失火还要高出10–20%。难怪每年尾牙要找人表演,总会有人说:「打死我也休想叫我上台。」

公开发言虽然令人觉得恐惧,却有克服恐惧的方法。而这是美国史丹佛大学商学院老师「麦特.亚伯拉罕(Matt Abrahams)」的专长。

麦特被MBA学生选为最佳老师,因为他开的沟通及演说课程主题实用、教学活泼。无法上他课的我们,可参考他最近出版的《说出自信与魅力:沟通和克服演说恐惧的50个技巧》。不必出国,也学到大师演说技巧。

这本书包含50种克服演说恐惧的技巧。这些技巧经过科学的理论和实证,能帮助我们在简报、会议,或电话会议中的发言,更加自信且具说服力。书中还提供具体的引导及范例练习,使我们能够以吸引人的方式,在他人面前更自在讲话。接下来,就介绍书中令人恍然大悟、拍案叫绝的三种方法。

2.透过转移焦虑,把说话的紧张变成兴奋
当我们面对发言而焦虑不安时,身体的反应是肌肉紧绷、开始冒汗、心跳加速、血压上升、呼吸困难。但如果有人对你说:「恭喜你,你刚中了奖金一千万元的彩券」,你也会出现同样的生理反应。

也就是说,我们「焦虑」与「兴奋」时的生理反应是一样的,当中的分别只在于:你发现自己中了一千万元时会大叫:「耶!」,而当你被要求上台演讲时则会大叹:「不会吧!」。

即然焦虑与兴奋的生理表现一样,那么何不把焦虑引发的反应视为兴奋,如此便可骗过自己,避免演说焦虑产生的负面影响。如果我们纠结于内心的焦虑感受,对演说状况悲观以待,反而会更强化紧张的情绪。若能用兴奋的心态面对发言,便可把焦点转移到其他层面,增强信心与表现。

书中还提供三种「转换焦虑为兴奋」的小技巧:

一,大声说出「我很高兴能够有机会发表这场演讲 。」

二、列出演讲可望带来的正面又值得振奋的成果,例如可资助一项你支持的计划,或得到升迁机会等。

三、演说一两天前,开始想像自己对于能发表演说感到很兴奋。

然后,我们可以在每次上台前,努力的说服自己:「我不是紧张,我是兴奋。」,便能有效转移焦虑,克服紧张。从此以后,你在公开发言时,便没有了紧张,只存在兴奋!

还有个转移焦虑的方法,是将演讲的情境重新塑造为「对话情境」。同样的主题,站在台上讲话时会紧张,但和朋友、同事或家人聊时,便不会手足无措。所以,若能将演讲的场地或方式重新设计为对话情境,而非一场演出,便会比较从容自在。

具体做法是,先将演讲内容整理成大纲,但不要背稿。背稿会有忘稿的问题,一旦中间漏了一段,可能就会方寸大乱。反之,应该练习「即席发挥」,也就是练习依据演讲大纲的要点,大声讲述你的想法。

更好的方式是,将大纲要点列成「问题」。这种由问题组成的大纲,会自然延伸到对话。可以让你准备好与观众互动。

拟好大纲后,可以开始练习。不要站在镜子或镜头前演练,因为那不是对话情境。应该坐在餐桌前,或与朋友、家人坐在咖啡厅,向他们述说你的演讲内容。记住,你不是在演讲或演出,而是在与他们聊天对话。培养出这样的情绪之后,便能将演说视为是与朋友、亲人的对话,可以显著减轻焦虑,及增加对观众的亲和力。

实际演讲时,若是认识观众,也可以叫出他们的名字,这是塑造对话情境的好方法。这就好比在和别人对话时,你会藉由说出对方名字来拉近关系一样。此外,你也可以考虑向观众发问做为开场方式。正面或反面问题,都可以将你的演讲转换成对话。

3.「骂脏话」可以建立自信,「打电玩」可以专注当下
「骂脏话」虽然予人负面观感,但可以让你觉得更有自信,缓解紧张感。人在咒骂的时候,身体会进入备战模式,让精神更专注,忍痛力也会提高。因此,讲粗话能帮身体准备好应对困难。紧张的讲者或是演说新手,若能在上台前说些粗鲁不雅的字眼,可能会对克服焦虑有所助益。

还有,你可以把过去上台的恐惧及忧虑感觉写下来,而且描述感受时的字眼「愈负面愈好」。专家证明,以白纸黑字写下恐惧,或将恐惧大声说出来,可以释放恐惧感。而且,如果能明确描述恐惧,那些恐惧就会变得中性,也就是那些恐惧会变成「单纯」的恐惧,而不是「你的」恐惧。

在描述恐惧经验时,你所用的字句会影响所产生的效果。描述自己感受的字眼越负面,焦虑的缓解程度就越大。例如,你可以写那场演讲「恐怖到不行」,真的是「吓到挫塞」,当场「呆若木鸡」,在同事面前「大出糗」等等。

最后,在写下恐惧清单的末尾,如果能够包含一些自我肯定的话语,则可以进一步减轻焦虑反应。例如写下「尽管有这些恐惧,我还是会全力以赴」,或是「虽然有这些忧虑,我会好好表达我的主题」等字句,将有助于提升你的自信心。

而另一个可以克服演讲焦虑的技巧,是在上台前「打电玩」。

根据演化理论,你会感到焦虑,是因为担心目前所做的事会出糗,危及你在人前建立的形象与地位。因此你会不断评估自己,避免做出会危及当前地位的行为。而公开演说如果搞砸了,对你的地位是十分显著的潜在威胁。

为了避免在演讲前想太多,你可以学习专注在当下,例如打电玩是让你专心的方式之一。有的演说家会在演说前一刻玩掌上型游戏机,将手表闹钟设定在演讲开始的时间,然后开始大玩俄罗斯方块之类,必须聚精会神的游戏。如此完全沉迷其中,凝神专注在当下的情况,还可能因闹钟响起而吓一跳。然后他们便关掉闹钟,好整以暇走上台发表演讲。

还有演说家会在快要开讲前,做一百个伏地挺身来缓解紧张感。当人劳动筋骨时,很难有余力思索未来的事。他们在完成伏地挺身后,才跳起身来跨步上台展开演说。而伴随上台的,除了专注在当下的意念外,还有一点点的汗水及震颤的臂膀肌肉。

其他,像倒数数字或念绕口令等,也能避免演讲前的思绪飘到未来。倒数数字需要专心一意才不会出错,而绕口令必须要聚精会神才能正确念出。这两种方法,不但能减轻对演讲的焦虑,若能大声练习,还有助于在开讲前先暖好嗓子。

4.「装腔作势」让身体释出睪固酮,感觉更有力量
第三种掩饰紧张感的好方法,称之为「装腔作势」或「演久成真」法。它让演讲者借着眼神、姿态、动作、手势、声音及表情,加以掩饰或假装镇定,展现自信台风。

有自信的演讲者,会和观众保持眼神接触,借此取得观众的共鸣。但对一般人而言,望向观众可能是一大难事,因为光是看到他们回望你的眼神就够心惊胆跳了。由于演讲者会不自觉从观众的表情解读资讯(例如,他喜欢我的演讲吗?他理解我的内容吗?),因此望向观众很容易让演讲者增加负荷而分心。

所以一开始,我们必须学习假装看对方的眼睛。可以在离观众45公分或更远的距离,试着看向众人眉心的地方,观众会以为你正直视着他们。

有自信的演讲者还会避免做出使观众分心的肢体动作,例如摇晃或倾斜身体。这些动作就像是小孩子吸吮大姆指,可以安抚焦虑,但对观众而言,这些动作代表紧张。为了避免这些动作,你可以双脚朝前,立于肩膀正下方,膝盖微弯,一脚置于另一只脚前方一吋的地方。以此姿势站立,便很难摇晃或倾斜身体。

紧张的讲者甚至会退后一步,让自己看起来更渺小。或是把双手缩在胸前,就像是个正被对手痛揍的拳击手一样。所以为了避免想保护自己而退怯的倾向,你在开始演讲时必须笔直站好,往观众方向跨前一步。挺立而站,可以让你充分呼吸,发出最宏亮的声音。而向观众靠近,会让你看起来自信又有亲和力。

研究结果指出,能够充分伸展身体,吃下周遭空间的人,看起来会更有说服力。而有趣的是,单是占据更多空间,就可以让你觉得更有力量。研究显示,当你挺直站立,倾身向前,占据更多空间时,身体会释出较多的睪固酮(可减轻焦虑的神经传导物质),以及较少的皮质醇(可触发恐惧反应的神经传导物质)。

除了在开始演说时向前跨步外,在各个要点之间转换时也可移动脚步。随着要点转换而走动,可以丰富观众的观感,同时让你能够照顾到各个方向的观众,且不致显得肢体太过僵硬。进行此种过场的走位有两大要领:第一,务必用最靠近你去向的那只脚迈开步伐,而且不要背对你走离方向的那一侧(就是避免让肩膀正对着你迈进方向的墙面,应该让双肩呈四十五度角)。第二,到达定位而停步时,务必让双脚呈前述的平行站姿,避免自己回复摇摆不定的姿势。

5. 想要有创意,就必须相信自己是另一个人
这种「装腔作势」的方法,不但能掩饰紧张,假装镇定,还能帮助自己更有创意。这里我想介绍另一位学者的研究。根据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同时也是科技创业家的精神科医师斯里尼·皮雷(Srini Pillay)表示,要想有创意,我们要练习相信自己是另一个人。皮雷把这项练习,称为「心理上的万圣节乔装法(Psychological Halloweenism)」。

由于多数人会将创意及「自我」的概念联结在一起:一个人要嘛有创意,要嘛没创意,没有什么中间地带。因此美术课时,画不好的物理系学生可能会说自己是缺乏创意,而另一位学不好数学的美术系学生,则可能会怪罪自己的画画天份,评价自己是右脑发达等。皮雷医师认为,这都是自我成见对行为的影响,必须透过相信自己是另一个人,才能释放创意潜能。

一项在2016年的研究证实了皮雷的说法。研究人员将大学生分成三组,要求其中一组把自己想成「古怪的诗人」,另一组想像自己是「呆板的图书馆员」,第三组则是对照组。然后拿给他们包括叉子、胡萝卜、裤子等十件日常物品,请他们为每种物品想出不同用途。

结果,想像自己是古怪诗人的学生,提出的点子最多,而呆板图书馆员组提出的点子最少。研究人员还发现,学生的主修科系对创意水准的差异不大。例如,假装自己是古怪诗人的物理系学生,想出的点子比美术系学生还多。因此,只要感觉自己是有创意的人,任谁都能有创意。

而这,就是书中的「装腔作势」演讲技巧应用在生活上的例子。相信你也可以透过想像自己是另一个人,为书中的其他技巧,想出在工作及生活上不同的用途,让这些技巧帮助你在人生舞台上,开启无限创意,创造无限可能。

更多新闻

Casino Tips

技巧攻略 STRATEG

发表回复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