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不用羡慕林志玲,「冷淡自在」的家庭关系更值得珍惜

不需要出生在母爱包围的环境,也能开出蔡康永般的自信花朵。父母该做的是,好好关照自己,允许身为人的脆弱与懦弱,自然能找出与孩子间「刚刚好」的距离。

 

bbinos:「我们不应该羡慕别人的家庭,不该假设别人的家庭是完美的……」刚主持完林志玲的世纪婚礼,面对各方关注第一名模的婚姻到家庭,蔡康永开头就先浇了一桶冷水,「当全世界的摄影机围绕着拍摄志玲一家人感情多紧密,当然观众就会收到这个印象,但这些都是由我们内心自动塑造出来的形象,源自对幸福美满的向往。」

说出这番道理并非天生反骨,而是传说中神话型的完美养育方式从未在自己身上发生。蔡康永形容,成长中唯一感受到重要的气氛就是「没什么人管他」,家中川流不息的宴客场景,妈妈忙着打扮自己,没有太多被亲情包围的粉红泡泡,在他身上更没有出现理所当然的自艾自怜,因为,这一切根本是「天赐良缘」。

「如果你有一个很冷淡的关系,可是刚好很自在,反而应该珍惜,不应该追求一百分的亲密家庭。」这句话,为他与家人间「恰如其分」的关系做了最佳的注解。

从主持《康熙来了》,到《奇葩说》里观点独到的导师,很多人喜欢听蔡康永说话,因为总是温柔、包容而冷静,又能在诙谐与奇思妙想间发人省思。他教说话之道、人际沟通的书本本畅销,也极具说服力,堪称「最多金句的高情商主持人」。

「情商是一种魔法,你得找到对自己来说最自在的方式,而不是根据任一个标准,去索取从未得到过的爱……」从人际关系到父母关系,蔡康永认为,情商的观点一体适用,但他从不去追溯童年的影响,也不信这一套,相信人每天都在变动,「不一定非得要把小时候的自己跟现在绑在一起,一直追索过去,很可能徒劳无功」

该切断的,还有亲子间过多情感羁绊的连结。 「妈妈如果能常常体会做自己的乐趣,才比较能体会孩子做自己的乐趣与原则,不需要亲子永远绑在一起,才能体现做父母的价值。」看似单身男子的冷眼观察,却句句直指核心;他珍惜自己不需肩负亲子养育的重责,也无意干涉别人如何教养小孩,而是希望每位劳心劳力的妈妈们都能卸下母爱至上的光环,甚至放松育儿的紧绷神经。

「不用觉得自己每天每句话都要那么爱孩子,我们就是会不经意流露出冷淡、粗心,很多妈妈每天都在自责,天啊!我只记得拿自己的行李忘记拿我的小孩, 但被她遗忘在身后的孩子不一定会记得这件事。」蔡康永打趣说道。

尽管有些话听起来像是离经叛道,但在「蔡式风格」的谈话里,永远少不了能照顾到每位听众的那份纤细与柔软。「我们在做任何人生分配给我们角色的时候,最好先做一个人。作为一个人的矛盾困惑脆弱,都要容许它存在,我们才能够继续有力量去扮演人生分配给我们的其他角色。」这也是他送给每位读者们的真心建议。

Q. 主持完志玲的世纪婚礼,就你观察,她们一家为何能凝聚如此紧密的亲子关系?

A:我们不应该羡慕别人的家庭,不应该假设别人的家庭是完美的,这些这都是我们出于一份向往而做的设定,情商的重要原则是,察觉这些别人塞给我们的价值,不要轻易接受我们自己不够,而别人却能拥有。

我相信,志玲的家庭显现出的情感丰富,跟她本身是个情感丰富的人有绝大的关系。志玲是个勇于表达热情的人,所以你才能察觉他跟家人的关系很紧密,实际上,这个比较不是真实存在的,每个人都与家庭一定程度的连结,端看有没有表达出来,别人注不注意你。当全世界所有摄影机围绕着拍摄他家人有多紧密,当然观众就会收到这个印象,我建议大家去察觉这些都是由我们内心自动塑造出来的形象,不需要去羡慕。

如果你有一个很冷淡的关系,可是刚好你很自在,你反而应该珍惜这样的关系,不应该追求一百分的亲密家庭。

Q. 尽管父母关系冷淡,但也可以很自在。这是回应你自身的童年经验吗?

A:童年是不是对我有那么严重的影响?这件事我保留很大的想像空间,我没那么信这件事情。虽然我写心理学方面的书,但我很少把事情推给童年的成形。

回顾我成长的历程,人的细胞每天都被更换,过去的那个人还是那个人吗?我看到很多人跟他的童年并不相关。就算缺乏父母爱的小孩,长大后可以活出精彩。

所以,如果你真的吃不消你的童年,其实大可把它断裂开来,不需要再去跟无法给我们爱的爸妈索取爱,一直追索过去,追索讨回那笔帐,很可能是徒劳无功。情商就是一种魔法,是你得找到对你来说最自在的方式,而不是根据一个标准去索取没得到过的爱,或是跟某一个不可能和解的对象和解。

在我看来,如果有能力,不一定要把小时候的自己跟自己绑在一起。

Q. 为何不是父亲的角色,这次会特别在书中触及亲子母关系?

A:在我们的文化里,来自父母的压力非常大。我既然写人际关系的书,不可能不讨论和爸妈之间的关系,但偏偏有人不把爸妈的关系列入人际关系,认为是一件独立的事情。其实你就是把他当成同一件事情看待,才能比较放松自己。

还有一个信心是源自于,我生长在一个不怎么被管的家庭里面,唯一感受到环境的重要气氛就是「没什么人管我」,就是这样子。这对我来讲就是「天赐良缘」。如果我没什么被管,然后长成这样子,也挺ok的,那传说中那个神话型的完美养育方式就大可不必,无论你怎么样尊重或呵护孩子,都可能会跑出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反面结果出来。这又好像违背你们杂志的精神是不是(呵呵笑)。

Q. 父母哪些可能是善意的话,反而把亲子关系推的更远?

A:我知道父母很常会有这种表达,例如:「我是为你好」、「不是早就告诉过你了」……等。不过我还是想提醒父母,就算不小心说出口也不要自责,这些话不是杀人子弹,小孩挨了就会死。小孩被推远,再把他拉近就好,恰如其分地看待他。

不用觉得自己每天每句话都要那么爱孩子,那么包容、尊重孩子,我们做不到。孩子是人,我们也是人。我们对同事做不到的事情,对孩子也可能做不到。我们就是会不经意流露出冷淡、粗心,很多妈妈都在自责,「天啊!我只记得拿自己的行李,忘记带我的小孩出来」,但被遗忘在身后的小孩不一定会记得这件事。

如果一个小孩说,他记得每一次被亲人遗忘或忽略的经验,我觉得这小孩配备一个令人吃惊的记忆力吧,专门记得这些悲惨的时刻,也太可怜了。

更多新闻

Casino Tips

技巧攻略 STRATEG

发表回复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