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不仅是一个数字,在行为心理学里头,它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时间点,据说只要重复做一件事情21天,那件事情就会变成你的惯性,很难戒断。
陶晶莹的新书《二十一》,描述女主角在步入婚姻、生了孩子之后,日日夜夜为家庭付出,久而久之成「习惯」,慢慢忘记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被丈夫与孩子忽略的故事。
书中,陶晶莹创造了独特的世界观,那是一个AI机器人逐渐能够取代人类的新时代,它可以复制人类的情感与思想脉络,甚至比书中的几个人类角色更为温暖、更懂得同理。于是,陶晶莹也残酷点出:我们人类本身呢?我们对婚姻与家庭的内心连结,仔细想想,真的有做到足够同理吗?
她更温柔提点女性,当我们为家庭牺牲再多,最终却得不到感谢,反而被漠视、被伤害,我们还能做什么?这一次,陶晶莹接受《bbinos》专访,抛出了疑问,「即便身处现代,一个自诩为『独立』的女性,为什么遇到老公和男友出轨时,有些人还是离不开?为什么?」
「因为我们害怕。」
陶晶莹直指,无论在哪个国家,女性的脑袋都被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框住,打从封建时期开始,女人就是被教育要三从四德、出嫁从夫,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只能依附强大、有权势的男性,「洗脑了几千年,导致女人根本没办法相信自己有能力独立,或者是不需要爱情,不需要婚姻的。」
几千年下来的思想惯性,并非一朝半夕说改变、就能改变的,必须要慢慢推动。
陶晶莹通过她几十年对已婚、未婚女性们的观察,针对她们婚恋观上的盲点,揉进书中不同的女性角色里,尝试先唤起共鸣,再推动思考。 「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我小说有很多点可以让女孩去思考:妳认为爱情需不需要停损点?要离开一段关系真的这么困难吗?妳有没有可能比妳想得更坚强?」
「然后妳就会发现,离开一个坏的习惯,真的没有这么难。」
在这个鼓吹两性平权的时代,陶晶莹盼望女人要学会的第一课,就是「勇敢相信自己」,坚信自己哪怕不必附庸其他人,还是能完成理想、成为自己的光,「我知道很多女人不敢,但请试着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自己的决定很重要。」
随着年龄渐长,陶晶莹越发过得自在,专访当天早上,她起床整理了下午的演讲稿,发现还有两小时余裕,眼见老公工作、小孩上课,她悠闲地去染了头发、与姊妹吃个午餐、讨论108课纲对孩子的影响,「女人年纪越大,反而要越要懂得去享受孤独,享受能安排自己时间的快乐。」她笑说。
与寂寞共处,是不少大龄女性容易卡关的地方,特别是35岁以上的女性,她们渴望陪伴、期待有人能分享她们的快乐与忧伤。她们担心年纪渐长、嫁不出去、生不出小孩。对此,陶晶莹严肃地呼吁:「女人千万不要害怕,因为被生理时钟压着不放,很容易导致我们的择偶观念变形、扭曲,千万不可以。」
很多人会误读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以为三十岁就要结婚成家,但其实三十而立的定义,应该是要「搞清楚自己未来的人生志向」,而不是急急忙忙把自己投进婚姻里。
陶晶莹分享,她身旁许多女性朋友,一到30几岁就赶着结婚、随便找个看对眼的人嫁了,事先也没多花时间观察,「结果她们每一个都不快乐,也不幸福,但小孩也生了,多了顾虑,再后悔都没用了!」
本身就是已婚妇女,陶晶莹自然不反对结婚,但她语重心长表示:「女人要结婚,就是要嫁给自己深爱的人。」
「如果没有遇到适合的对象,就千万不要结婚,一辈子不结婚都没关系!」
可是这样就少子化耶? 「少子化又不是女人单方面的责任。」陶晶莹旋即抢白:「如果男性不成长,不愿意下定决心跟女人共同经营家庭、共同担负责任,我们女人干嘛把自己丢进地狱呀?」
「三十而立,就是要女人想清楚:妳可以在工作上取得成就,妳也可以找个伴谈恋爱、跟对方上床,假设对象家里有什么状况永远无法解决,就不要轻易投进去,那是很大的赌注。」
婚姻生活最大的改变,就是生小孩。
陶晶莹直言:「要生小孩之前,一定要先做好『粉身碎骨』的决心,思考过后再生。」
教养小孩,必然伴随着许多牺牲跟考量,若没有深爱妳的老公、支持妳的婆家,养育小孩的道路必然会压力超大,「小孩会带给你快乐,但也会带给你百万分的痛苦,那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她说,男性应该也要与女性一起共同承担养育孩子的责任和相关家务,「毕竟小孩是我们一起生的,女人不要全部揽在身上。」
陶晶莹对女性议题的关心,始于儿时对母亲的观察。她的妈妈是名职业妇女,当年在中广从事播报和采访工作,还得分神照顾三个女儿。
某年新竹头前溪发生翻车车祸,母亲工作到了大半夜,家中没有备份钥匙,姊姊们都睡了。陶晶莹晚归,只能坐在门口等待母亲下班,「妈妈回家看到我,送了我一个保龄球收音机,她很开心地跟我说,公司知道她很认真,送了她这个礼物。」
此外,中午小学放学,母亲都趁着午休去接送陶晶莹回家,简单弄了午餐,便匆匆返回中广上班。 「我现在回想,我妈真是不可思议的女人,她到底是如何熬过来的?」
早期女人照顾小孩被视为理所当然,陶晶莹就这么看着母亲凡事都想做到最好,结果把自己逼太紧、情绪变得焦躁易怒,「她就常常跟我爸爸爸吼叫,小孩也都不敢接近她。」
「我从母亲身上学到的就是『取舍』,我不想要像她这么努力,她工作好、煮菜好,而我煮菜只要勉强能吃就好。」陶晶莹说:「如果我下班都这么累,还要揽着家务在身上,我就会情绪不好呀,我妈妈当初就是这样。」
家庭主妇要懂得喊累,累了,请就地躺下吧,「老公要打电动是吗?那我也要打!」
陶晶莹婚前就跟李李仁沟通好要分担家事、分担小孩的抚养与教育。随着孩子渐渐长大,陶晶莹也规定豆豆跟小龙,要协助爸妈料理家务。 「我儿子小学五年级就要拖地、洗衣服,现在洗衣机按一按,都很简单的。女人一定要让小孩跟丈夫知道:家庭是大家的,不是某个人的。」
维系家庭的平衡,不应该是女性的专利,而是全家总动员。
在《二十一》这本书里,陶晶莹要送给未婚与已婚女性的箴言,就是无论身处哪个阶段,都要先正视自己的需求,而不是一昧往外探求索取。
单身的女人,先完成自己的理想、不要着急投入婚姻跟生子,等待适合妳的缘分和爱情;已婚女性,则是在操劳家庭与事业时,懂得取舍、多照顾自己的情绪。
致女人,让我们变得更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