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 在近期备受关注的假球赌球案件中,中国足协再次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11月8日,记者从中国足协获悉,中国足协纠纷解决委员会经过全面的审理,最终裁定驳回了13名涉及假球赌球案件人员的申诉,维持原有的纪律处罚决定。
这一案件源起于9月10日。当天,中国足协在官网上发布了名为《中国足球协会关于对有关涉案人员行业处罚情况的通报》,其中详细列出了对60人的处罚决定。这些处罚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其中有13名当事人向中国足协纠纷解决委员会提出了解决申请,要求撤销或减轻处罚。
为了确保公平公正,中国足协纠纷解决委员会于10月21日至22日组织了集中开庭审理。庭审期间,各申请人详细陈述了他们的申诉理由,力图推翻或减轻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的处罚决定。而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则强调了处罚决定的合规性,详细说明了相关的工作流程、事实依据和规则基础,并提供了刑事判决书和公安机关的询问/讯问笔录作为支持证据。这些文件显示,多名涉事人员在法律认定的事实面前自认其罪行。
通过庭审,中国足协纠纷解决委员会的合议庭分别传唤双方进行举证和质证,并给予双方充分的辩论和陈述机会。经过对提交的书面材料、当庭陈述及庭后书面意见的仔细审阅,合议庭确定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在作出处罚决定时程序合法且依据有据可循。依据采取的刑事判决书和询问笔录,事实清晰且证据充分。
合议庭最终评估后得出明确结论: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的处罚决定符合实际情况和适用规则,因此决定驳回13名申请人的申诉。这一裁定再次强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九十六条的有关规定,即对体育组织处理决定不服者可在21日内申请进一步的体育仲裁。如果申请人对当前处理结果不满意,还可以继续向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
此次处罚及其后续的裁定无疑震动了中国足坛,显示出足协在打击不正当行为上的坚决立场。未来,相似案件的处理方向与标准将备受各方关注,足协的决策机制也将在透明度和公信力方面面临更严格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