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赴北冰洋开展科考作业。目前,“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已抵达北纬77度左右的北冰洋楚科奇海域,考察队正在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连续科考作业。
北冰洋自然条件恶劣,海况复杂多变,科考队员们也面临着多种挑战。作业需要找“水塘”冷是一方面,由于这次在楚科奇海上的作业项目,主要集中在水体环境、生物生态等方面,大量的海面浮冰也给科考作业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为了尽量减少浮冰影响,“雪龙2”号在航行到既定站位后,会通过雷达系统和目测寻找合适开展作业的冰间水域,也就是大家俗称的“水塘”。对于这样特殊地域的科考,筹备工作需要更加谨慎。
在北冰洋科考中,频繁的海雾给队员们带来另外一重风险,那就是北极熊。为了防范熊袭击,考察队除了安放安全屋、防熊笼等设施外,还采用多种手段进行防范。他们通过瞭望观察作业区域有无熊的踪迹,并在能见度不高、有雾过来的情况下,及时停止作业并撤回人员。此外,无人机、红外设备以及直升机也都处于待命状态。
不只是自然条件上的困难,北冰洋科考的站位作业对科考队员的日常作息带来了较大的挑战。由于北极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有的队员的作息时间被打乱了。他们得早起、晚休,有时睡眠时间也比较短。对于一些在全站位的队员来说,他们只能在站与站之间找时间休息。生物钟的失调和困倦并没有阻止他们坚持完成任务。
正是因为北冰洋科考的特殊性,参与科考的队员不断成长为行业骨干。然而,仍有不少队员是首次前往极地进行科考,对于复杂的项目,他们需要提前进行培训和演练。另外,科考实施方案也在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新技术和新项目的引入需要更加用心的方案设计,确保可操作性与科学性相得益彰。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的努力使得极地科考取得了丰硕成果。他们以奋斗与付出,为北极地区的科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北冰洋的秘密将被逐一揭开。(总台央视记者 王楠 李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