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和市公安局交管局共同研究制定的《成都市环城生态区绿道骑行管理办法(暂行)(征求意见稿)》正式公开征求意见。根据该办法,成都市计划在环城生态区内建设共200公里的主干绿道和300公里的支线绿道,为绿道骑行提供更好的管理和服务。
《办法》主要针对绿道骑行的设施建设和管护、车辆管理、行为规范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针对人车混行的问题,《办法》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法,即利用道路分隔实现人非分流。在有条件的地段,可以利用机耕道和田间小路作为人行道,让行人和骑行者分开行走。而在存在骑行高危风险的地段,会重新划定骑行和步行道路分隔线,确保行人和骑行者的安全。
此外,《办法》还要求在绿道沿线的出入口、连续陡坡、长下坡、急转弯、临水、视野盲区等位置设置监控设备、警告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确保交通安全。对于城乡道路与绿道的平交路口,也应按照国家标准设置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人行横道等交通设施。
为了进一步加强绿道的安全管理,要求在环城生态区绿道每公里配备1至2名骑行安全劝导员,以协助绿道管理单位做好骑行安全劝导工作,并提高骑行者的安全意识。
在共享自行车方面,《办法》规定了一些必要的安全要求。使用绿道的共享自行车应配备安全头盔,并确保自行车的安全性能良好。此外,鼓励共享自行车运营商建立健全的骑行保险理赔机制,为用户购买保险,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
对于行为规范,《办法》提出了一系列要求。行人应靠路边行走,而骑行人员应遵守标识,靠右侧骑行,并主动让行人。同时,骑行时的最高时速不宜超过15公里。为了确保安全,骑行人员宜佩戴安全头盔、护膝、护肘等防护用具。此外,禁止酒后骑行、逆向骑行、并排骑行、单手骑行、双手离把或者手中持物、牵引、攀扶车辆或者被其他车辆牵引、搭载人员、牵引宠物等不文明骑行行为。
《办法》还明确指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绿道进行露营、放风筝等会影响通行安全的行为。
这份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将持续到2023年9月10日,大家可以通过电子邮箱或电话等方式提出意见和建议。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和公安局交管局将充分考虑各界的意见,进一步完善管理办法,为绿道骑行提供更加安全、便利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