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月30日电 题:故乡留守记:春风十里 荠麦青青 这个春节我在故乡自我隔离
作者 刘军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此刻在湖北农村老家,重读姜夔的《扬州慢》,别有一番感受。
很多年没在老家呆这么久,也很多年没有机会再坐下来慢慢读诗。
年前,腊月二十六,收拾好行李,关好家里水电,接到放学的女儿,跟往年一样,我们一家三口踏上了从武汉回老家的征程,犹如大雁南迁过冬,我们奔着老家的方向回家过年。
本来以为像往年一样,回老家短暂的几天会在堵车的高速上、走亲戚的路上、亲朋聚会酒桌上度过。没成想,2020年春节前后,像中国所有家庭一样,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事件将我和家人与外界暂时隔绝了。
一时间,病毒感染相关的讯息铺天盖地,周遭已经全无春节的气氛。城市“封城”,乡村封路,感觉空气中都弥漫着不安的气息,这个春节注定不一样。
老家本是个安静的小村庄,多数家庭都有在外务工人员,往年春节是外出人员回家的高峰。消息发布后,平日里热闹的村道空无一人,晚上更是寂静得可怕。
只有村里的喇叭每天播放着最新消息和预防知识以及好记的顺口溜,让人觉得还有一些生气。听着熟悉的乡音,我觉得像回到了小时候。那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电话,电视也很少,大喇叭是了解天下大事最主要的工具。而今用乡音播着顺口溜“大老表,帮帮忙,我去看下丈母娘,对不起,小老表,过年不要到处跑,打工回乡歇下脚,就在家里过年好……”悲壮中有点莫名喜感。
我是从武汉回乡的人员,为了不给别人增添麻烦和恐惧,我们自行在村委会进行了登记,把自己隔离了起来。
大年三十那天,老爸就已经电话告知所有的亲戚今年春节不串门了,虽然少了传统的热闹,但是换得健康的保证,大家也都理解。微信、视频、电话拜年也很热闹。
隔离的日子很无奈,时间长了就慢慢习惯了。大学后,我很少在家呆这么久。看着家中老人额头的沟壑,斑白的头发,我才觉得时间的流逝如此无情。有多久没有这样静静地陪父母了?
这些天,我除了在电脑上处理日常工作事务,大部分时间和家人在一起,一起做饭,一起围着火炉吃火锅,一起打牌,一起看电视,一起聊天,一起展望来年,反而多了份宁静。家里的围墙可能不能全然隔绝病毒,但却让全家人的心更近了。
在乡村留守的日子很无聊,只有靠手机了解每天刷新的感染数字和不断扩散的区域。当然我尤其关注这些年生活的城市,心中不免悲伤,因为我所生活的城市病了。
武汉近在二百公里外,却不能回去,不能直面现场,但很多武汉的朋友发来消息报平安,虽然形势严峻,但却井然有序。作为返乡人员,我们已经接到留守的通知,返城时间暂不明确,我们已做好长期留守准备。
无聊中,各种声音也就多起来了。听说连夜出城的同胞在他乡受到的遭遇,听说出去旅游的同胞被迫原路返回。我想,幸好我回的是故乡,是父母的家,父母对子女大概是最包容的。而往大了说,这场疫情照射的人心,大概几万字也说不完,这本是一个无解题,只看你站在哪一个角落看问题。
让人高兴的是,大部分人都行动起来,为这场无声的战役而努力着。中央的各种举措,给这座生病的城市吃了定心丸;听说两座隔离医院要建成了,“应收尽收”估计可以做到了;还有很多慈善机构、企业家、专家、医护工作者都来了,他们为这场无声的战争补充了大量的医疗物资、技术及人员,口罩荒、防护服荒……估计都能缓解了。
我最心疼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将心比心,他们也有家庭,他们也有恐惧,但是在灾难面前舍小家,顾大家,付出了太多太多。
也有很多许久没联系的外地朋友发来问候短信,犹如一股暖流在心间。也许平时大家都疏于联系,也不知该怎么开口,这场疫情给了我们交流的契机。
意外和明天这个命题,但是很少有人能大彻大悟,包括我。这场意外让我们有机会开始想想人生,虽然矫情,也是实情。昨天和远在北京的同学聊天,聊到2003年非典,如若没有那次灾难,我们又身在何方,情归何处,永远是个未知数。我们能做的只有做好自己,做好当下,坦然面对一切。
屋后的小麦油菜长势正好,家里的菜园也绿意满满,大自然焕发新生,孩子们也在感受春天的味道。听说病毒随着春暖花开、气温升高,会渐渐消失。我看着老家这一派绿色于是更添欢喜。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一切都预示着灾难过后必定欣欣向荣。
我们终将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