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20年东京奥运开幕不到一年,日本尽全力想在世界眼中留下好印象,更期待大量外国旅客刺激经济。但东京运输系统向来以拥挤闻名,奥运期间预估将增加10%乘客潮,全球都十分好奇,东京要如何解决这道「电车难题」。
全球最大都会区 如何应对奥运人潮?
到过东京的人,应该很难忘记尖峰时刻可怕的通勤人潮,毕竟东京是世界最大的都会区,每天至少有800万人经由首都圈通勤。许多车站甚至设有全球独有的「推挤员」(押し屋/oshiya),由戴白手套的站务员负责把乘客推入车厢。
在2020年东京奥运期间,预计将涌入大量外籍运动员和游客。如果比赛时间和通勤时刻重叠,不仅可能严重堵塞,甚至出现运动员到不了会场窘境。
日本中央大学理工学系教授田口东曾以电脑试算,奥运期间每天最多可能增加80万人。东京站、新宿站等大型转乘站内部,尖峰时刻可能增加10%至20%的乘客。东京奥运组委会认为田口东的预测有夸张之嫌,但他们也承认,奥运期间的每日预估乘客量会多出80万人,和田口东预测的数量相同。
田口东也试算,奥运期间至少15个车站的拥挤率可能在尖峰时刻突破400%。根据日本民营铁道协会定义,当拥挤率达200%,站立乘客无法避免身体接触,但还能勉强滑手机;一旦拥挤率升到250%,连手臂都无法移动。
「(拥挤率400%)那种人潮,很可能会死人的,」田口东告诉《美联社》(AP)。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的交通策略负责人齐藤胜久(Katsuhisa Saito)说,「东京居民每天都可以体会拥挤率150%以上的电车,但外国人可能就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封锁高速公路的「交通演练」
今年7月24日,正式进入奥运倒数365天时,东京政府开始为期三天的「交通限制演练」,包括外苑上行、外苑下行,以及晴海与新都心上行等高速公路入口,全天都禁止进入,希望减少至少30%的车流量。这些交流道附近都设有选手村、埼玉超级竞技场等主场馆。
不仅封闭高速公路,通往东京中心的一般道路,沿途约120个红绿灯也缩短秒数,尽可能不让民众进入都心以防止交通混乱,并让选手优先抵达比赛场地。
全民备战,60万人在家上班
除了管制交通流量,日本政府另花了不少心思,尝试协助改善壅塞交通。 7月22日至9月6日,东京政府举办「顺畅办公」(Smooth Biz)试行期,超过3000家日本企业积极响应,包括富士通集团(Fujitsu)、日本电气公司(NEC)、丰田汽车(Toyota )等企业以及拥有约1万名雇员的东京都政府办公室,都试行在家上班或弹性打卡制度,以错开交通尖峰时刻,参与人次逾60万人。
为了顾及外国旅客的旅游体验,日本国土交通省也将统一国内道路标志的英文拼音,各府县也必须整合旅游指南、官方地图及奥运文宣的地名译名。
除了官方行动,日本民间也加入「形象调整」,例如许多便利商店将从8月底暂时停售成人杂志。连日本关东地区主要黑道组织「关东亲睦会」也公开通知底下各帮派使用武器时「需自重」。但可能是因为警方将在奥运期间加强侦办暴力团案件,为了自保而主动约束组织。
摆脱灾难阴霾、重塑光荣形象
东京在1964年也曾举办奥运,不仅是亚洲第一个奥运举办国,日本也希望向全世界展示战后复兴20年的成果,摆脱二战战败国阴影。当时日本刻意强化国民礼仪规范,包括不随地便溺吐痰、保持交通安全等。日本也花费逾265亿日圆大兴土木,在奥运开始前10天启用全球第一条商用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成功建立繁荣新形象。
本届2020年奥运,对日本也有类似「宣告重生」的机会。日本近年经历了景气低迷、高龄化危机以及311东日本震灾等冲击。再加上去年迈入「令和时代」,日本亟欲让城市再一次汰旧换新,以「发现未来」(Discover Tomorrow) 为口号宣传此次奥运。
为了再次找回光辉印象,估计日本至少投入约1.4兆日圆经费,建设并翻新43个场馆,包括8个新建永久场馆和10个临时场馆。东京都在2017年也预估,从申奥成功的2013年到2030年之间,多种建设和贸易机会预估可望带来约32兆日圆的经济效益。